化學清洗劑已成為人們離不開的生活必需品。不管是家居還是在飯店,我們都可以看到化學清洗劑的蹤跡。這些被包裝得多彩多姿的化學清洗劑,每天通過皮膚接觸或飲食過程等方式進入人體,給人類健康造成潛在的危害,給環境帶來嚴重的污染。日本消費者聯盟經過20多年的調查、實驗以及消費者的傷害報告,大聲疾呼:“化學清洗劑不能再用了!” 化學清洗劑大多是石油垃圾開發的副產品。由于它溶于水、造價低、清洗性能好,所以一經發現,很快被人們所接受;瘜W清洗劑在使用時會沾在皮膚上,大約有0.5%滲入血液,皮膚上若有傷口則滲透力提高10倍。進入人體內的化學清洗劑毒素可使血液中鈣離子濃度下降,血液酸化,容易疲倦,還使肝臟的排毒功能降低,使原本該排出體外的毒素淤積在體內,積少成多,使人們免疫力下降,肝細胞病變加劇,容易誘發癌癥。據報導,人工實驗培養胃癌細胞時,注入化學清洗劑基本物質LAS會加速癌細胞的惡化,LAS的血溶性也很強,容易引起血紅蛋白的變化,造成貧血癥。 中央電視臺曾報道,洗潔精存在"燒手"和毒副作用等問題,不僅對皮膚有刺激性,而且用于清洗蔬菜、水果和餐具時殘留的烷基苯磺酸鹽對人體也有害,必須用大量的水進行沖洗才能去除有害物質。這些有害物質長時間累積,嚴重時會導致女性流產,胎兒畸形,惡病纏身!吉林電視臺曾經做過一個調查,工作人員挑選了市場上的9種洗潔精,并用它們分別清洗餐具,在用自來水沖洗12遍后,檢測發現仍有0.03%的殘留。 近年來,歐美國家一些研究機構還發現,清洗劑類化學品或其分解產物烷基酚可使一些鳥類及哺乳動物的個體出現生殖器官變小,或使成熟個體的雄性動物出現卵巢等雌性化的現象,某些清洗助劑對人體有潛在致畸、致癌等遺傳毒理學效應。 我國洗衣粉的主要原料為LAS、STPP、硅酸鈉、芒硝、泡化堿和羧甲基纖維素等。近年還采用堿性蛋白酶、熒光增白劑及各種香料和染料作為清洗添加劑。中國科學院有關研究人員對國產10種洗衣粉進行了對蝌蚪紅細胞微核率影響的致突變研究,對所檢測的10種洗衣粉而言,8種洗衣粉有致突變性可疑,占全部檢測種類的80%。且在受測試的10種洗衣粉誘發蝌蚪的微核中,均出現有大和小兩類微核,可見,洗衣粉既能誘發染色體損傷,也能使紡錘體中毒。 研究人員還用家用清洗劑對魚進行急性毒性試驗表明,在清洗劑用量遠遠低于日常家庭用量的情況下,5種清洗劑對魚類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并且發現這5種清洗劑在存放一定時間后,其毒性亦沒有發生明顯下降。這意味著,含有家用清洗劑的生活污水不經任何處理就排放到水體中,可能會對魚類造成一定的影響。清洗劑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諸多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環境污染和影響人體健康等問題。 1970年,日本琵琶湖等封閉水域出現了水藻瘋長、魚類死亡現象,經分析和研究表明,是由于水中磷酸鹽含量超過正常值,水體富營養化。80年代以后,我國湖泊、水庫等水域也普遍受到磷、氮等物質的污染,污染狀況令人擔憂。我國許多湖泊,如長春的南湖、濟南大明湖、南京玄武湖、武漢的東湖、江蘇的太湖、安徽的巢湖、杭州西湖和昆明的滇池等都出現了嚴重的富營養化,水體中磷元素含量大大超標。在一些近海海域,因為水體中氮、磷含量嚴重超標,使一些浮游生物呈爆發性繁殖,具有紅色素的浮游生物聚集使海水變為淡紅色,稱為"赤潮"現象。水體富營養化使水域生態系統遭到破壞,魚類、貝類大量死亡,從而影響了人類生活。 針對化學清洗劑存在的這些影響健康和環境污染的問題,很多科學家和企業也一直在研究,期望通過減少清洗劑的有害成分或植物提取劑與活性劑合成等方式,減少對人體和環境的危害。但化學清洗劑合成過程中始終離不開表面活性劑等化學性物質,這個研究方向并不能徹底解決以上問題。 山東木齊研發生產的物理清洗新產品油切球,是利用天然礦物材料的自由能波震蕩水分子團,降低水的表面張力,提高水的滲透和溶解力,使水快速切入油污與餐具界面,實現水快速切割油污,讓油污快速脫離餐具表面。通過礦物材料改善水的堿性,提高水的PH值,使水與油污皂化反應,達到快速清除油污的效果。 物理清洗技術以其安全環保的特色,在洗碗、洗菜和洗衣等家居清洗中逐步替代化學清洗產品,將會成為清洗產業的發展趨勢。 |